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國史網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重要新聞 | 影像記錄 |  教育指南
中國概況 | 人物長廊 | 大事年表
國史珍聞 | 圖說國史 | 國史辨析
專題研究 | 理論指導 | 政治史 | 經濟史 | 征文啟事 | 學 者
學術爭鳴 | 學科建設 | 文化史 | 國防史 | 地方史志 | 學 會
論點薈萃 | 人物研究 | 社會史 | 外交史 | 海外觀察 | 境 外
特別推薦 | 文 獻 | 統計資料
口述史料 | 圖 書 | 政府白皮書
檔案指南 | 期 刊 |  領導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地方史/志 >> 澳門
教育政策與青年國家認同:“一國兩制”的澳門范例及經驗
發布時間: 2020-07-01    作者:常樂    來源:深圳大學學報(人社版) 2019-12-19
  字體:(     ) 關閉窗口

  摘要:從澳門青少年對國家認知水平和傾向的問卷統計以及澳門中學生高等教育升學地的變遷來看,"愛國愛澳"核心價值觀已經深入澳門青少年心中,其國家認同感清晰、真誠、普遍。澳門"愛國愛澳"教育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回歸以來澳門特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國家指向的教育政策,包括歷屆特區政府所確立的"愛國愛澳"教育主線、建立以《公民與道德》課程體系為基干的"愛國愛澳"教育內容、構筑多元立體全方位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以及社會多部門共同營造良好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澳門"愛國愛澳"教育的成功經驗主要表現在"四個堅定不移":一是堅定不移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為澳門的"愛國愛澳"教育工作創造安定、和諧、繁榮的政治經濟環境;二是堅定不移堅持"去殖化"教育方針,將"愛國愛澳"教育作為澳門教育工作的主線;三是堅定不移依靠國家做好"愛國愛澳"教育工作;四是堅定不移走全社會齊抓共管、做好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工作之路。這四點是澳門教育界需要繼續堅持和發揚的經驗,也是香港教育界亟需學習和汲取的經驗。

  全文見附件

  1. 教育政策與青年國家認同_一國兩制_的澳門范例及經驗_常樂.pdf
  1. 家國兩依依有國才有家
  2.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政策文本研究
  3. 為教育而流動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農村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嬗變
  5. 新中國成立以來學生“減負”歷程的回顧與反思
  6. 新中國70年教育觀變革的回顧與反思
  7. 中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的演進歷程及其制度邏輯
  8. 中國共產黨農民教育政策的演進邏輯(1949~1966)
  9. 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鄉教育政策的嬗變與反思
  10. 城市外來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準入條件的演變(1978~2016)
相關鏈接 - 當代中國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網 - 新華網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政府網 - 全國政協網 - 中國網  - 中國軍網 -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當代中國研究所 版權所有 備案序號:京ICP備06035331號
地址:北京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郵編:100009 電話:66572307 Email: gsw@iccs.cn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越南小妓女BBwwBBww,欧美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妓女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