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國史網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重要新聞 | 影像記錄 |  國史教育
中國概況 | 人物長廊 | 大事年表
國史珍聞 | 圖說國史 | 國史辨析
專題研究 | 理論指導 | 政治史 | 經濟史 | 征文啟事 | 學 者
學術爭鳴 | 學科建設 | 文化史 | 國防史 | 地方史志 | 學 會
論點薈萃 | 人物研究 | 社會史 | 外交史 | 海外觀察 | 境 外
特別推薦 | 文 獻 | 統計資料
口述史料 | 圖 書 | 政府白皮書
檔案指南 | 期 刊 |  領導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地方史/志 >> 西藏
冷戰視角下1959年西藏反動上層發動的全面武裝叛亂
發布時間: 2022-09-19    作者:楊亞波    來源:西藏研究 2022-04-15
  字體:(     ) 關閉窗口

  冷戰視角下1959年西藏反動上層發動的全面武裝叛亂

  ——美、印、蘇三國的角色與行動比較

  摘要:二戰后,隨著“杜魯門主義”的提出,國際關系進入冷戰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采取“一邊倒”外交方針,美國為了對付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圍繞1959年西藏反動上層發動的全面武裝叛亂采取了一系列行動,構成了對中國的遏制政策的一部分。與此同時,獲得民族獨立不久的印度,全盤繼承英帝國主義的殖民遺產,在加緊侵占中國領土的同時,也在十四世達賴集團武裝叛亂失敗后逃亡印度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中蘇關系經過一段“蜜月期”后,隨著1956年蘇共二十大的召開,友好關系逐漸破裂。蘇聯在西藏反動上層發動的全面武裝叛亂及邊境沖突上采取支持印度的立場,成為中蘇關系惡化的一個征兆。這一過程中,也伴隨著美國、蘇聯對作為“中間地帶”國家代表印度的爭奪。通過1959年西藏反動上層發動的全面武裝叛亂和邊境沖突可以看出,兩個陣營、兩極理論并不能恰當地解釋當時的國際關系,毛澤東關于“中間地帶”的劃分更加符合當時的國際現實。

  全文見附件

  1. 冷戰視角下1959年西藏反...印、蘇三國的角色與行動比較_楊亞波.pdf
  1. 1951—1965年西藏城鎮人口研究
  2. 民主改革以來西藏就業發展歷程
  3. 吳超:西藏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發展歷程、經驗和路徑
  4. 干部駐村:西藏鄉村基層治理方式再透視
  5. 西藏自治區人口演變對于教育影響的預測
  6. 歐陽雪梅:西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狀況及對策研究
  7. 武力:西藏跨越式發展必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8. 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9. 外生力量、資源動員與鄉村公共品供給方式的再探索
  10. 列寧的政治遺產
相關鏈接 - 當代中國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網 - 新華網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政府網 - 全國政協網 - 中國網  - 中國軍網 -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當代中國研究所 版權所有   備案序號:京ICP備20023317號-2
地址:北京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郵編:100009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越南小妓女BBwwBBww,欧美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妓女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