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國史網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重要新聞 | 影像記錄 |  教育指南
中國概況 | 人物長廊 | 大事年表
國史珍聞 | 圖說國史 | 60年圖片
專題研究 | 理論指導 | 政治史 | 經濟史 | 征文啟事 | 學 者
學術爭鳴 | 學科建設 | 文化史 | 國防史 | 地方史志 | 學 會
論點薈萃 | 人物研究 | 社會史 | 外交史 | 海外觀察 | 境 外
特別推薦 | 文 獻 | 統計資料
口述史料 | 圖 書 | 政府白皮書
檔案指南 | 期 刊 |  領導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地方史/志 >> 地方志與當代中國
朱佳木:在廣西地方志辦公室座談會上的講話
發布時間: 2012-03-29    作者:朱佳木    來源:國史網 2012-03-29
  字體:(     ) 關閉窗口
 

首先,我代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和陳奎元同志向大家表示慰問。這次我到廣西,主要是應邀來參加廣西方志館的開館儀式,同時也想借這個機會走訪廣西地方志辦公室。自從2001年我分管地方志工作以來,已利用出差或開會的機會,走訪省、市、縣三級地方志工作機構不下七八十個,但始終沒機會到廣西方志辦,這次可以說是了卻了一個心愿。

剛才聽了李主任的介紹,感到廣西地方志工作確實取得了不少成績。這一方面是由于方志辦自身工作做得好,另一方面是由于自治區領導對地方志工作很關心、很支持,方志館的建成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廣西在財政收入不多的情況下,拿出2000多萬元建方志館,沒有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各部門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做不到的。自治區方志辦有50多個編制,而且是參公單位;14個地級市和75個縣、市都設有地方志工作機構;自治區政府還把地方志工作納入行政督查范圍。這些都說明,廣西在貫徹《條例》方面,工作做得很扎實。廣西首輪區志共181部,約2億字。大家可以算算,區政府為此投入了多少經費。我在很多地方都問過,地方志平均每個字兩元打不打得住,大家都說打不住。當然,地方志工作是為國家發展和政府決策服務的,但反過來說,國家對地方志工作投入這么大,也確實是很不容易的。

廣西首輪修志任務已完成了,現在正在開展二輪修志。其中除了修志,還有年鑒編纂、網站建設、古籍整理、先進表彰、隊伍培訓等等??梢?,廣西地方志戰線的同志工作很努力。對此,中指組是滿意的,充分肯定的。

下面,我結合廣西地方志工作的實際講幾點意見。

第一,高度重視《地方志工作條例》和《關于第二輪地方志書編纂的若干意見》、《地方志書質量規定》的貫徹落實。

剛才李主任講了,有些志書之所以編修進度慢,主要問題在于領導不夠重視。所以思想重視不重視,是工作能否做好的關鍵?,F在有了《地方志工作條例》,不按照這個辦就是違法,要站在這個高度來認識問題。不僅要重視《條例》,對中指組下發的規定也要重視。地方志工作是政府行為,我們修的志是官書。因此,該統一的一定要統一。例如,志書的書名,每一輪修志的上下限,志書的版式等等,在中指組制定的二輪修志和志書質量的文件中都作了明確規定。對這些必須重視,必須遵守,不能各行其是。否則,從全國范圍看,地方志工作就會亂套,就有違志書的官書性質。

第二,高度重視質量問題。

在志書編修工作中要提倡“四快一慢”,就是說工作啟動要快,制定規劃要快,培訓隊伍要快,拿出初稿要快,定稿出書要慢?,F在離2020年還早,但全國已出了700多部志書,這還是上半年的數據。一些地方之所以急于出書,跟我們的財政體制有關,跟個別領導同志不正確的政績觀也有關。從學科看,地方志屬于史學范疇。既然是史學,就要講時間的沉淀。搞任何工作都要講規律,搞歷史研究要講歷史研究的規律,修志要講修志的規律。記述歷史,總要和現實拉開一點距離,不能挨得太近。第一輪修志,一般是通志,上限是從有人類活動開始的,因此各地很難統一;下限大體上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有些推遲到上世紀90年代。第一輪修志是倉促上馬的,缺少經驗。但二輪修志不同,是在第一輪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要求應當比第一輪高。從二輪修志開始,志書記述時間要和現實拉開一些距離,就是說,二輪修志應以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為上限,以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為下限。到第三輪修志,再修本世紀初至2020年這一段。這樣,每輪修志就可以跟現實保持20年的距離,剛好與《條例》關于志書20年一修的規定相吻合。記述歷史上的事,沉淀一段會看得更清楚,這是保證志書質量的一條重要措施。

志書不是暢銷書,而且很有可能是最不暢銷的書,沒有辦法跟小說比。但是,志書絕對是所有書籍中生命力最強的書。我打過兩個比方。一個是一條船上裝滿了書,船要沉了,必須往外扔書,首先扔什么書呢?我想首先是扔小說,其次扔其他文藝方面的書,以及各個學科的書。最后剩下史書和志書,只能留一種,留哪種呢?我是搞歷史的,但我肯定留志書。因為留下志書還可以寫出新的史書,但是扔了志書就寫不出新的史書,更寫不出新的志了。另一個比方是,我們人類今后要坐宇宙飛船到別的星球,艙位有限,只能帶一種書,帶什么書呢?我想肯定帶志書,因為把人類文明記述得最全面最系統最清楚的只有志書。正因為這樣,我們對志書質量必須嚴格把關。首先,史實要準確;其實,謀篇布局、文字表述等等也都要科學規范,否則就會貽誤后人,乃至千秋萬代。我們現在還在整理舊志,這說明志書這個東西是受到后人重視的。同樣,我們的后人也會重視今天修的志。

眾手成志是新方志的編修方法,地方志辦公室相當于“總裝車間”,如果主編不從頭到尾統稿,是非常危險的。保證志書質量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三審制度等等,這些都要有,但我認為最關鍵的一條是要為志書選好一個主編,而且要實行主編負責制。編委會主任、副主任可以掛名,但主編不能掛名,要既掛帥又出征?,F在有些地方,主編由領導掛名,事實上的主編當副主編或執行主編,我認為這也是黨風不正的表現。主編是對全書負全責的人,一定要有職、有權、有利、有責,因為出了問題是要找主編的。如果主編掛名,主編負責制就落空了,志書的質量勢必難以保證。

第三,高度重視地方志資源的開發利用。

我們過去搞簡志,或在報紙上搞小欄目,目的是方便大家讀志用志,但效果并不明顯?,F在出現了兩個新東西,使我們在讀志用志、開發利用志書資源方面呈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其中一個新東西是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這對我們開放利用地方志資料實在是太方便了。志書數字化、網絡化后,讀者想要什么資源,一點擊關鍵詞就出來了。比如,我們想了解一個地方歷史上的地震情況、瘟疫情況,上網一查就清楚了。這比我們過去想出的所有辦法加在一起,都要方便不知多少倍。方志網站你們已經有了,今后還要進一步完善。

另一個新東西是方志館,遺憾的是我們過去對它的定位有問題,因此要重新定位。建方志館絕不僅僅是為了改善辦公條件,或者存放志書,或者辦修志歷史的展覽,而是為了把志書中有關地情的資料用立體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我們都承認方志書是地情書,既然如此,方志館就應當是地情館。我們建方志館,目的就是要用這個場所,把地方志里的文字變成實物,把平面的書籍變成立體的展品,把方志資源變成面向社會的地情展覽,向市民、游客、中小學生等等進行地情介紹和地情教育。如果說歷史博物館是縱向介紹一個地方地情的,那么方志館就是橫向介紹一個地方地情的。其中一定要有一個像城市規劃館里的大沙盤那樣的東西,以便讓觀眾看后對當地的地形地貌一目了然。另外,還要有各種展板、雕塑、模型、實物、影像?,F在很多省市都在建方志館,但按照地情館模式來建設的并不多。國家方志館現在已經有了毛坯房,正在搞內部裝修,今后應當把它建成國情館??傊?,要把方志館建成地情館,建成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重要平臺,建成進行地情國情和愛鄉愛國的教育基地。只要這樣給方志館定位,今后各方面觀眾,特別是中小學生肯定會絡繹不絕地來參觀。國家對方志館投入的社會效益充分發揮出來了,方志館在立項、征地、建設等等問題上,肯定會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第四,高度重視方志理論和方志學科建設。

剛才李主任講,地方志機構參照公務員管理后,寫文章的少了。這說明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我們的任務是想辦法趨利避害。你們規定,年度考核中評為優秀的,必須要有文章,沒有文章的不能評優秀。這個辦法好。地方志工作有兩種性質,不能簡單地說地方志工作就是搞學問,因為它不僅是搞學問,也有相當大量的管理工作。因此,它是既有管理性又有學術性的工作。但是,它的管理工作再多,也是建立在學術工作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志書的編纂,地方志系統的管理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本。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加強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強理論建設。第四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上已經明確,今后要建立方志理論的年會制度。中指組辦公室現在辦了很多論壇,我主張合并成一個,就辦方志理論年會,一年辦一次,集中力量把它辦好。品牌不能搞多了,多了就不響了。中國茶葉,特別是鐵觀音,牌子太多,誰也記不住。而英國的立頓紅茶,就一個牌子,搞成跨國公司,一年產值多少個億,而茶葉原料大部分來自中國。

方志學早就有了,但到目前為止,現代社會科學意義上的方志學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很多概念還不清楚。我們要使它規范化、系統化、完整化,還需要采取各種辦法,引起大家的理論興趣,推動理論研究不斷深入。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編書,也要重視理論研究。通過理論研究,促進編書水平的提高。

第五,高度重視隊伍建設和機關建設。

廣西方志辦十分強調隊伍建設,對此我很贊成。編出高質量的志書,要靠高質量的人,而且是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學術素質都高的人。在去年全國地方志工作機構主任會議上,我提出建設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服務型的方志辦,引起大家共鳴,很多地方把它簡化成打造“四型”辦公室。我提出這個任務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方志隊伍自身的建設,提高隊伍自身的素質?,F在地方志工作隊伍不小,全國僅專職人員就有2萬多人。我希望廣西方志辦在隊伍建設方面給全國帶個好頭,樹立一個樣板。如果明年你們開全區地方志系統運動會,正好趕上國史學術年會在廣西開,我一定參加。

做任何事情,要持久地做下去,都要有精神支撐。地方志工作靠什么精神來支撐?就是靠愛崗敬業、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甘于奉獻的精神。過去人們常說地方志機構是“三苦”單位:清苦、辛苦、艱苦。其實,真正熱愛地方志事業的人并不會覺得自己只有苦,而是苦中有樂,自得其樂。如果只有苦沒有樂,就干不下去了??鬃臃Q贊顏回:“一瓢飲,一簞食,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笨梢?,苦和樂都是相對的。人在寫文章的時候很苦,但文章寫完了就很快樂。所以,我在《方志人之歌》里寫道:“我們方志人,忙碌又歡欣,集體春風暖,祖國處處親?!蔽抑詫戇@首歌,目的也是為了給大家鼓勁。

就說這么多。不對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相關鏈接 - 當代中國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 - 兩彈一星歷史研究 - 人民網 - 新華網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政府網 - 全國政協網 - 中國網  - 中國軍網 - 中央文獻研究室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當代中國研究所 版權所有 備案序號:京ICP備06035331號
    地址:北京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郵編:100009 電話:66572307 Email: gsw@iccs.cn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越南小妓女BBwwBBww,欧美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妓女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