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姜輝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指出,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如何理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職責使命?如何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圍繞上述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姜輝。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用“培根鑄魂”闡明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職責使命。對此,您如何理解?
姜輝: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和“魂”,是其命運所系、發展之本,培根鑄魂的工作直接關系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出發,用兩個“十分重要”強調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地位和職責使命。具體地講,新時代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就要在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上發揮重要作用;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上發揮重要作用;在深入研究我國改革發展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黨和國家提供決策服務上發揮重要作用;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精神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上發揮重要作用;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中國思想和中華文明的世界影響力上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如何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堅持”的明確要求?
姜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堅持”,立意深遠,思想深刻,抓住了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供了科學指引。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就要順應時代發展進行理論創新,解讀時代課題、回答時代問題、引領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大有可為,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必須在思想認識上和科研工作中解決好做學問“為什么人”的問題,樹牢為人民做學問的立場,走出象牙塔,多到實地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豐富經驗,扎根人民之中,了解人民群眾所思所想,建言獻策也要集中體現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就要打牢堅實的理論基礎,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以研究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植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形成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成果,為人民提供不同層次的、多方面的、豐富的、健康的精神文化產品。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就必須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者、踐行者和弘揚者,樹立良好學術道德,以深厚學識修養贏得尊重,以高尚人格魅力引領風氣,以實際行動詮釋什么是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學問家。
記者:立足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要歷史節點,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如何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
姜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今年我國最具標志性的一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置身于這一歷史巨變中的中國人,最感自豪、最為自信,也最有資格、最有能力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和偉大實踐。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展示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各領域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深刻總結70年來新中國建設發展的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揭示其中蘊含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必然邏輯和發展規律,概括提煉70年來黨和國家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豐碩成果,講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傊?,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通過深入研究和闡釋宣傳,展現新中國的光輝歷程,展現中國人民的嶄新風貌,展現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唱響禮贊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昂揚旋律,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