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國史網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重要新聞 | 影像記錄 |  教育指南
中國概況 | 人物長廊 | 大事年表
國史珍聞 | 圖說國史 | 國史辨析
專題研究 | 理論指導 | 政治史 | 經濟史 | 征文啟事 | 學 者
學術爭鳴 | 學科建設 | 文化史 | 國防史 | 地方史志 | 學 會
論點薈萃 | 人物研究 | 社會史 | 外交史 | 海外觀察 | 境 外
特別推薦 | 文 獻 | 統計資料
口述史料 | 圖 書 | 政府白皮書
檔案指南 | 期 刊 |  領導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國史學者 >> 姜輝
姜輝:新時代怎樣進行偉大斗爭
發布時間: 2020-01-17    作者:姜輝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2019年第21期 2019-11-06
  字體:(     ) 關閉窗口

  進行偉大斗爭,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是題中之義,又是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科學判斷和時代課題,并將“偉大斗爭”置于新時代“四個偉大”的首位。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為什么進行偉大斗爭、怎樣進行偉大斗爭作了全面深刻的闡述,要求全黨同志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準確把握新時代偉大斗爭的意義、內涵、特點、方向、目標、方式、要求及戰略策略,是至關重要、至為迫切的。

  新時代共產黨人必須敢于和善于斗爭

  斗爭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顯著特征,斗爭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品格。馬克思主義是追求全人類解放、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科學理論,是指導改造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偉大斗爭的行動指南,與以往歷史上的斗爭完全不同,具有新的特點、內容和形式。馬克思主義產生和發展、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和發展的歷程,充滿著斗爭的艱辛與輝煌,是進行偉大斗爭的雄壯史詩。

  敢于和善于斗爭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沒有斗爭,就沒有勝利,就沒有今天的一切。中國共產黨是在斗爭中成長壯大的黨,是敢于并善于領導人民百折不撓開展斗爭又在斗爭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黨。無論弱小還是強大,無論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中國革命的偉大進程,就是毛澤東同志講的“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直至勝利”的偉大斗爭進程。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的。堅持斗爭、不懈斗爭、頑強斗爭,勇于和善于在斗爭中前進,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色,也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這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面對國際國內各種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新時代偉大斗爭具有新的歷史特點,這是由其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所決定的。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轉變。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實現偉大的理想,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一切貪圖安逸、不愿繼續艱苦奮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驕傲自滿、不愿繼續開拓前進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必須弘揚斗爭精神,堅定斗爭意志,當嚴峻形勢和斗爭任務擺在面前時,骨頭要硬,敢于出擊,敢戰能勝。要主動投身到各種斗爭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

  新時代偉大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新時代斗爭的方向、立場和原則,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綱領目標決定的,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和政體決定的,是由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國家核心利益、人民根本利益決定的。

  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也是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的立場。始終與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斗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在新時代集中體現在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所以,進行偉大斗爭的成效,歸根結底要以是否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準繩。判斷的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堅守立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取得斗爭勝利,創造歷史偉業。
  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內容是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所規定的。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新時代之大變化相互交織、相互激蕩,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都面臨著復雜艱巨的問題挑戰。全面從嚴治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消除金融領域隱患、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治理生態環境、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全面依法治國、處理群體性事件、打擊黑惡勢力、維護國家安全等,都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五個總體方面的風險挑戰,都是當前進行偉大斗爭的主要內容和主攻目標。只要風險挑戰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斗爭,而且必須取得斗爭勝利。我們的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牢牢把握正確斗爭方向,做到在各種重大斗爭考驗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

  明確斗爭本質,增強斗爭本領

  進行新時代偉大斗爭,既要明確方向、站穩立場、堅持原則,又要有高超的斗爭能力、斗爭藝術、斗爭本領。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本領高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斗爭是一門藝術,要善于斗爭。在各種重大斗爭中,我們要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

  明確斗爭本質,開展有效斗爭。我們共產黨人的斗爭,從來都是奔著矛盾問題、風險挑戰去的。新時代偉大斗爭,不能盲目斗爭,必須善于區分矛盾性質,針對不同性質的矛盾,展開針對性的有效斗爭。新時代偉大斗爭針對的主要是黨在實現新時代歷史使命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特別是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面臨的重大斗爭不會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臺工作、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方面都有,而且越來越復雜。領導干部要增強憂患意識,要有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里,表現形式是什么,發展趨勢會怎樣,該斗爭的就要斗爭,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斗爭本領的淬煉和提升至關重要。奪取斗爭勝利,關鍵在于培養造就一支具有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的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有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斗爭本領。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合理選擇斗爭方式、把握斗爭火候,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要根據形勢需要,把握時、度、效,及時調整斗爭策略。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斗爭中爭取團結,在斗爭中謀求合作,在斗爭中爭取共贏。就像毛澤東同志指出的,“不論何時,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之手段,達團結之目的;有理有利有節;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等項原則,必須堅持,不可忘記。
  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領導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斗爭起來才有底氣、才有力量。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夯實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根基。要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最根本的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掌握核心要義,領會精神實質,把握豐富內涵,貫徹實踐要求。要堅持在重大斗爭中磨礪,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勢嚴峻、情況復雜的時候,越能練膽魄、磨意志、長才干。領導干部要主動投身到各種斗爭中去,不論在哪個崗位、擔任什么職務,都要勇于擔當、攻堅克難,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培養和保持頑強的斗爭精神、堅韌的斗爭意志、高超的斗爭本領,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戰士。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

    相關鏈接 - 當代中國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 - 兩彈一星歷史研究 - 人民網 - 新華網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政府網 - 全國政協網 - 中國網  - 中國軍網 - 中央文獻研究室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當代中國研究所 版權所有 備案序號:京ICP備06035331號
    地址:北京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郵編:100009 電話:66572307 Email: gsw@iccs.cn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越南小妓女BBwwBBww,欧美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妓女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