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到現在,每在時代需要和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都出現里程碑式的理論與實踐飛躍,從而開拓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局面。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書寫了改天換地的壯麗史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個輝煌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奠基、開創到發展、完善,使具有170多年歷史的科學社會主義在近14億人口的東方大國找到了切實可行的實現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1]。這樣自信而堅定地“高高舉起”,表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引領旗幟,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中流砥柱,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主導力量。
成功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課題
使具有170多年歷史的科學社會主義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在革命勝利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的歷史課題。馬克思和恩格斯曾設想社會主義革命在發達國家同時取得勝利,并在生產力已達到較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新社會建設。他們也關注過俄國等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的發展道路問題,提出這些國家可以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設想,但由于其生前未經歷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他們的見解大多是預測性的,可以說是對歷史課題的“點題”。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對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做了許多創造性探索,提出并實施新經濟政策、實行工業化、發展先進文化、加強執政黨建設等,并在實踐中取得初步成效,可以說是對歷史課題的實踐“破題”。此后蘇聯進行了數十年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就,也發生過嚴重錯誤,最后由于蘇聯解體而使探索歸于失敗??梢哉f,蘇聯對社會主義也進行了大體為時70年的探索,但最后以改旗易幟的“跑題”告終。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奠基、創立、發展和完善,是對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歷史性課題的成功“解題”。這一偉大歷史創造過程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習近平指出:“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2]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艱辛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雖然經歷過嚴重曲折和犯過嚴重錯誤,但從總體上來看,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當代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創造了政治前提、奠定了制度基礎,對此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開創、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歷史性課題的接續探索和成功回答,使具有170多年歷史的科學社會主義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把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性創造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在理論、實踐和制度方面全面推動科學社會主義進入新階段,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時代意義、世界意義??梢哉f,中國社會主義70年以成功破解社會主義歷史課題而做出了里程碑意義的巨大貢獻。
新中國70年的發展之所以能成功破解“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性難題,最根本的原因是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篳路藍縷、艱苦奮斗開拓出來的,是根據本國國情在長期探索中走出來的一條成功之路,是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獨立自主的創新之路。獨立自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立黨立國的重要法寶,在我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近14億人口的大國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決定了我們只能走自己的路。過去,我們照搬過本本,也模仿過別人,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覺醒,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突破,最終走出了這條成功之路。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實現人民福祉。正如習近平指出的:“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的“獨創版”。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全面發展之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新社會的本質要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曾展望未來社會是“一個更高級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貫徹這一基本原則,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p.83)走在這條道路上,我們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更具信心實現這一目標。走在這條路上,我們有了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那就是黨的十九大規劃的戰略安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
形成黨和國家與時俱進的指導思想
恩格斯說過:“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作科學看待,就是說,要求人們去研究它?!保?]恩格斯這里講的“研究”,實際上就是要求馬克思主義者不斷探索并創造性運用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根據時代、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從而不斷豐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寶庫。馬克思、恩格斯確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和原則,提供了根本立場觀點方法,為后繼者進行接續探索和理論創新奠定了基礎。列寧在領導俄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探索中,形成了列寧主義,極大地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指導思想,成為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論基礎。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在不同歷史時期都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集中體現在《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述中,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發展、完善的歷史進程中,先后形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加深刻、更加成熟。比如,中央提出“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體性、開創性的豐富發展;提出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位一體”有機統一,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體系;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轉化,豐富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也發展了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了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理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善了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理論;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拓展了社會主義發展途徑和發展目標理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提出關于黨的領導“兩個最”的重要論斷,即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闡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提出科學認識兩大社會制度關系的新思想,豐富了關于正確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關系的理論;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的理論;等等。這些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鮮明時代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創新和全面發展,極大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
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越性,不斷建設
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基于唯物史觀和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分析,認為代替資本主義的未來社會制度具有其固有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但現實中的社會主義制度都是建立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度,同發達資本主義相比,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如何在現實中得以體現和實現,成為俄國十月革命之后百余年來在“一球兩制”世界格局中,馬克思主義者必須面對的重大歷史課題,也是探索破解的難題。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曾在現實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越性,但也存在著許多弊端。后來現實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就是努力革除弊端、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蘇聯解體之后,以中國為代表的現實社會主義國家繼續探索求解這一歷史難題。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社會主義制度從基本確立到鞏固發展,從體制改革到創新完善,在取得歷史性成就中也不斷彰顯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巨大優勢。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從幾千年封建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飛躍。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曾說:“社會主義革命已經使我國大大縮短了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差距。我們盡管犯過一些錯誤,但我們還是在三十年間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保?]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越性在中國的初步體現和有力證明。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其實質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改革創新中煥發活力,更充分體現其優越性。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扭住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關鍵,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永葆黨和國家生機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證”。[7]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正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中獲得了令人信服的證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不僅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而且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成功制度體系,顯示了獨特優勢。比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優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優勢、強大動員能力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有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優勢,等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更加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具體地講,我國的經濟制度有效促進效率與公平的統一,政治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文化制度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社會制度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態制度有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和可持續發展。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國發展道路對世界的影響必將越來越大?!保?](p.1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斷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以獨特的制度成果對科學社會主義做出制度貢獻,也為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在社會制度建設上提供全新選擇,不斷豐富創新著人類制度文明。
當今世界“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的鮮明對比,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優勢。在西方國家,貧富差距懸殊、社會治理失靈、黨派紛爭不斷、保護主義滋生、民粹主義盛行、恐怖主義猖獗等,都表明西方的制度衰敗和治理無效。當前,有許多國外理論家深刻揭示資本主義的體系危機、制度危機、價值危機,這實際上是資本主義制度結構性矛盾的集中凸顯。兩相比照,中國“風景這邊獨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其優越性為世界上許多有識之士所認可和贊同。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充滿信心地展望:“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保?](p.337)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強大生機活力并不斷發展完善。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這就要靠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更能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保?](p.550)
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進入新階段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致力于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振興的歷史進程,同時也是社會主義中國為人類進步事業不斷做出貢獻的歷史過程。毛澤東在1956年說過:“中國是一個大國,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對人類的貢獻是不符合它的比重的?!保?]因此,改變落后狀況,建設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中國,才能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應有貢獻。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中國走向世界的政治基礎和制度保障,而在經濟社會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的力量,極大地推動了人類進步事業。改革開放以來,為人類做出比較多的貢獻是社會主義中國實現發展的內在要求。鄧小平在1978年會見外賓時說:“衡量我們是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使我們自己發展起來,實現四個現代化,而且要能夠隨著自己的發展,對人類做更多的貢獻?!?[9]改革開放,不僅極大改變了中國,也深刻改變了世界。今天,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新的更大貢獻,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保?0]
中國為世界共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共產黨不僅為中國人民造福,而且為世界人民造福。推動構建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推動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世界難題。中國遵循新發展理念,為人類社會發展貢獻“科學發展、和平發展、包容發展、共贏發展”的新理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國際秩序新原則和人類社會發展新愿景;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讓沿線各國各地區人民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推動各國共同發展繁榮。
中國為世界社會主義做出了巨大貢獻。近30年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經歷了從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步入低谷到21世紀初謀求振興的過程。在每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對世界社會主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歷史作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共垮臺、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社會主義失敗論”、“歷史終結論”一度甚囂塵上,然而中國頂住了巨大壓力和挑戰,把社會主義旗幟舉住了、舉穩了,捍衛和挽救了社會主義。21世紀初,國際金融危機引發了整個資本主義危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促進兩種制度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方向轉變,中國發展和振興了社會主義。近年來,美國等西方主要國家出現逆全球化潮流,表明資本主義對世界的駕馭能力顯著下降,開始變得力不從心。中國在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成為世界社會主義新發展的中流砥柱,引領和塑造著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
中國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以求同存異、開放包容的博大胸懷,積極推動各國文明繁盛、人類進步。習近平反復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11]通過持續不懈的努力,“推動各國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12]當今世界,盡管文明沖突、文明優越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但中國始終倡導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并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互學互鑒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力量,讓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交相輝映,編織出斑斕絢麗的圖畫。通過開展各種文明交流對話,讓中華文明走向世界,讓“天下大同”、“協和萬邦”、“和衷共濟”等古老中華文明理念成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建設公正合理國際秩序的重要元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樣的大國、大黨始終如一地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振興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蹍⒁墨I]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11~112頁。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27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頁。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6頁。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頁。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2018年12月19日。
?。?]《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頁。
?。?]《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325頁。
?。?0]《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人民日報》2018年1月6日。
?。?1]《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人民日報》2014年3月28日。
?。?2]《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北京倡議》,《人民日報》2017年12月4日。
?。圩髡吆喗椋萁x,法學博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100009。
本文發表在《當代中國史研究》2019年第5期。
?。圬熑尉庉嫞褐?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