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边@段具有深邃歷史視野、洞悉歷史發展規律、準確把握時代特征的精辟論述,對我們科學認識所處歷史時代的根本性質和主要特點,正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從而更好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是“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講的時代,是具有明確生產關系和經濟社會形態屬性、鮮明階級本質和統治方式的社會歷史時期。這樣的“時代”概念,是一個總體性的、本質性的、體現社會發展規律趨勢的“大的歷史時代”。
如何劃分時代在馬克思主義時代理論中是一個基本問題。劃分時代不是簡單的時段劃分,而是深入探究一個具有鮮明特征的大的歷史時期的根本社會性質,透過“自然時間”的表象找到其“歷史時間”的深層本質,從而為一定歷史時期的人們確立時代坐標、明確時代本質與特征、把握時代主要矛盾和發展趨勢。
馬克思和恩格斯從社會歷史的宏觀尺度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揭示時代本質及其主要矛盾、基本特征,并以此為主要標準劃分不同的歷史時代。這集中體現在馬克思1859年撰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按篌w說來,亞細亞的、古希臘羅馬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彪S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運動,資本主義形態將作為“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后一個對抗形式”而必然滅亡,這樣,“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馬克思的論述,包含了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轉變的歷史發展趨勢。馬克思主義的“時代”不是單一的經濟、科技或文化概念,而是政治、社會、歷史范疇。
列寧根據其所處的帝國主義時代的狀況,比較全面、深入地闡述了時代問題。他認為,“時代”不是某個國家或地區的個別情形,而是人類社會的整體狀況和總體格局特征。盡管“每個時代都有而且總會有個別的、局部的、有時前進、有時后退的運動,都有而且總會有各種偏離運動的一般型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但總的方向、總的特征、總的運動過程是基本確定的,這是時代劃分的基本依據。
列寧把十月革命作為分水嶺,指出十月革命開辟了“兩個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代,即資產階級時代和社會主義時代,資本家議會制度時代和無產階級蘇維埃國家制度時代的世界性交替的開始”。這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文獻中所講的“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的最早表述。此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關于時代的界定和特征,基本上按照列寧的觀點和結論。斯大林在《論列寧主義基礎》中提出,當今時代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1957年,12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工人黨會議通過的《莫斯科宣言》寫道:我們時代的主要內容是“俄國十月革命開辟的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這個表述,被當時各國共產黨廣泛認同。
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歷史滄桑,國際共產主義運動170年風云變幻,世界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時代和實踐發展證明,時代性質和人類社會發展趨勢沒有變,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
從時代本質和時代特征的辯證統一中把握歷史時代
時代本質,就是一個時代的根本性質,集中體現在該時代占主導和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階級力量及社會制度性質。一個時代的本質,必須從這個時代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生產方式矛盾中去探尋。
時代特征,是指一個大的歷史時代在不同發展階段呈現的,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集中反映和體現時代本質的現實狀況和主要特點,集中體現為時代主題、主要矛盾、主要問題、階級關系、國際關系、世界格局以及不同社會制度發展水平及其相互關系等。比如,資本主義時代就經歷了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特征。
在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時代中,兩大社會制度長期共存競爭,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時代特點、不同的時代主題。比如,列寧把19世紀末20世紀初稱為“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20世紀70年代之前,時代主題是“戰爭與革命”;80年代之后,鄧小平提出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因而可以說,我們當今時代的本質沒有變,但時代主題發生了轉換,即從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
堅持時代本質和時代特征(時代主題)的統一,對于全面科學認識時代、深刻準確把握時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方法論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我們黨準確地判明時代本質,及時認清并實現時代主題轉換,才為準確制定改革開放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正確的思想理論基礎。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根據國際形勢和世界格局的新變化新特點,明確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問題”,從而在黨內形成了“時代主題”的思想范疇和基本共識,觀察和研究時代問題時也有了時代本質與時代主題的正確區分。正是堅持了二者的有機結合,才使得走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的中國,既堅持了社會主義方向,又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
堅持時代本質和時代特征(時代主題)的結合,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堅持時代本質仍然沒有變,即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時代,我們就能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心。在堅持時代本質、認清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的同時,也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聆聽時代聲音,回答解決時代新課題。時代發展沒有止境,我們必須跟上時代,引領時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p>
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問題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在遭遇逆流中深度調整。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興起了一股“逆全球化”浪潮,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滋生蔓延,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單方面發動貿易戰,更加助推了“逆全球化”惡風濁浪,經濟全球化進入了深度調整期和再平衡期。
政治多極化內涵和外延發生重大變化。21世紀初,國際政治多極化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美歐等西方國家的實力相對衰落,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正在群體性崛起;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成為國際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促使各大國加快戰略和相互關系的調整,特別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加大戰略調整力度,力爭繼續維持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促使國際局勢更加復雜多變。
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競爭更為激烈。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許多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重塑了全球經濟結構。當前,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都加快了通過科技創新尋覓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步伐。新技術革命也為后發國家提供了巨大發展機遇。中國能否迎接挑戰,超前布局,主要看能否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
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加激烈,不同制度模式、發展道路和價值觀的競爭較量成為主要內容。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日趨頻繁,意識形態領域的國際較量和斗爭更加尖銳復雜;不同制度模式、發展道路和價值觀的競爭也日益凸顯,中國發展模式在競爭中被西方國家賦予更濃厚的制度競爭和意識形態競爭色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面對21世紀初世界經濟、政治、科技及各領域各方面發生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面對“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中國共產黨基于新形勢新問題,基于中國和世界關系的深刻變化,也基于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這一解決時代問題和難題的方案,既著眼于當代人類社會的長遠發展和前途命運,也致力于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許多共同問題;既繼承弘揚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建立“自由人聯合體”社會的理念目標,也深深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社會追求,同時也是推動改變世界范圍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解決“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的現實方案。今天,“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先后被寫入黨章和憲法,并被寫入聯合國相關文件,成為世界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廣泛共識。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21世紀中國共產黨人對時代本質和時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是對時代課題和時代之問的正確回答。
?。ㄗ髡撸航x,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