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國史網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重要新聞 | 影像記錄 |  教育指南
中國概況 | 人物長廊 | 大事年表
國史珍聞 | 圖說國史 | 60年圖片
專題研究 | 理論指導 | 政治史 | 經濟史 | 征文啟事 | 學 者
學術爭鳴 | 學科建設 | 文化史 | 國防史 | 地方史志 | 學 會
論點薈萃 | 人物研究 | 社會史 | 外交史 | 海外觀察 | 境 外
特別推薦 | 文 獻 | 統計資料
口述史料 | 圖 書 | 政府白皮書
檔案指南 | 期 刊 |  領導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史 >> 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脈絡與改革方向
發布時間: 2018-07-25    作者:張旭 隋筱童    來源:當代經濟研究 2018-02-15
  字體:(     ) 關閉窗口

  摘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不斷使集體經濟向公有制經濟過渡,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一貫思想。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我國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基本經營制度進行了不斷的探索,提出了合作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三權分置"等一系列理論,并在農村中進行了合作社、人民公社、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等多種模式的實踐,積累了經驗也獲取了很多教訓。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依然存在土地細碎化、集體組織作用發揮不足和成員資格界定不清等問題。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改革方向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集體經濟基本判斷、系統總結經驗教訓和在新時代發展框架下,探尋進一步完善我國集體經濟發展的可行方案。 

  全文見附件  

  1.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理論邏輯_歷史脈絡與改革方向_張旭.pdf
相關鏈接 - 當代中國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 - 兩彈一星歷史研究 - 人民網 - 新華網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政府網 - 全國政協網 - 中國網  - 中國軍網 - 中央文獻研究室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當代中國研究所 版權所有 備案序號:京ICP備06035331號
地址:北京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郵編:100009 電話:66572307 Email: gsw@iccs.cn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越南小妓女BBwwBBww,欧美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妓女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