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色列是第一個宣布承認新中國的中東地區國家,但中以兩國在冷戰中卻經歷了積極接觸、激烈對抗再到最終和解的復雜歷程。作為現代以色列“國父”的大衛·本-古里安,從以色列建國至其去世前,對中國的態度與認知也經歷了巨大轉變,并可大致以20世紀50年代末至20世紀60年代初為界劃分為兩個階段。在前一階段,作為政府首腦的本-古里安雖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但其對新中國簡單化和符號化的理解導致他在處理對華關系上抱有相當懷疑的態度,其與西方陣營結盟的戰略規劃最終也加速了中以兩國的分道揚鑣。在后一階段,本-古里安傾向于用更加長遠的角度正視中華文明的特質與新中國的崛起,并呼吁以色列社會以及西方世界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中國在國際舞臺中的地位。本-古里安對中國的分析研判從多個方面影響了冷戰時期以色列的對華政策,為理解曲折的中以關系以及復雜的全球冷戰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時,本-古里安后期的中國觀兼具哲學歷史高度和現實政治維度,也為世界對中國的觀察增添了一種獨特的猶太—以色列視角。
全文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