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國史網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重要新聞 | 影像記錄 |  國史教育
中國概況 | 人物長廊 | 大事年表
國史珍聞 | 圖說國史 | 國史辨析
專題研究 | 理論指導 | 政治史 | 經濟史 | 征文啟事 | 學 者
學術爭鳴 | 學科建設 | 文化史 | 國防史 | 地方史志 | 學 會
論點薈萃 | 人物研究 | 社會史 | 外交史 | 海外觀察 | 境 外
特別推薦 | 文 獻 | 統計資料
口述史料 | 圖 書 | 政府白皮書
檔案指南 | 期 刊 |  領導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外交史 >> 國際援助發展史
“對外援助八項原則”的提出
發布時間: 2022-12-13    作者:羅建波 孔志國    來源:學習時報 2022-08-12
  字體:(     ) 關閉窗口

   “對外援助八項原則”是周恩來總理在訪問亞非國家時提出來的,它奠定了中國對外援助政策的基礎,充分彰顯了新中國外交的國際主義精神。這八項原則包含著中國開展同第三世界國家團結合作的真誠愿望,為中國贏得了亞非拉朋友的真誠友誼和堅定支持。

 ?。ㄒ唬?/p>

  1963年12月14日至翌年3月,周恩來總理率團對亞非歐14國進行了友好訪問,其中包括10個非洲國家,即北非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西非的加納、馬里、幾內亞,東非的蘇丹、埃塞俄比亞、索馬里,以及3個亞洲國家,即緬甸、巴基斯坦、錫蘭,以及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這是中國繼1955年亞非會議后對亞非國家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動,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重視發展與廣大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關系,以及積極支持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的堅定決心。1964年1月15日,周恩來總理在訪問加納時系統闡述了中國在對外提供經濟技術援助時嚴格遵守的八項原則,即“對外援助八項原則”。

  這八項原則的主要內容有:第一,中國政府一貫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外提供援助,從來不把這種援助看作是單方面的賜予,而認為援助是相互的;第二,嚴格尊重受援國的主權,絕不附帶任何條件,絕不要求任何特權;第三,中國政府以無息或者低息貸款的方式提供經濟援助,在需要的時候延長還款期限,以盡量減少受援國的負擔;第四,中國政府對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國對中國的依賴,而是幫助受援國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經濟上獨立發展的道路;第五,援助項目力求投資少,收效快,使受援國政府能夠增加收入,積累資金;第六,中國政府提供自己所能生產的、質量最好的設備和物資;第七,中國政府對外提供任何一種技術援助時,保證做到使受援國的人員充分掌握這種技術;第八,中國援外專家同受援國自己的專家享受同樣的物質待遇,不容許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

 ?。ǘ?/p>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在遭受長期的殖民統治之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開始紛紛追求政治獨立和民族解放。中國共產黨高舉國際主義旗幟,把廣大被壓迫民族的反帝反殖斗爭看成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在自身極為困難的時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成為亞非民族解放運動最重要的外部支持力量之一。據統計,1971—1975年間,中國援外支出占同期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5.88%,1973年一度高達6.92%。坦贊鐵路是當時中國對外援助最具標志性的重大工程,這條長達1860公里的跨國鐵路有力支援了南部非洲國家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奠定了中國與非洲國家友好關系的基礎。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曾這樣稱贊道,“中國一貫積極地、實際地支持非洲為擺脫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取得徹底的解放而進行的持續不斷的斗爭”。他還說,“中國也是一個不發達國家,貴國給我們的援助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之間團結一致的例證”。

  在那一時期,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合作也是中國外交的迫切需要。在中蘇關系破裂后,中國同時面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封鎖和包圍,中國外部環境變得異常艱難。中國執行了最廣泛的反帝反霸外交路線,第三世界國家成為中國國際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先后提出“兩個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大手筆地勾勒出國際矛盾斗爭和國際力量對比的基本態勢,在國際力量分化組合中清晰指出了敵我友的關系,為中國找到了盡可能多的國際支持力量。第三世界聯合反帝反殖反霸的歷史成效是顯著的。一大批亞非國家相繼獲得政治獨立,延續幾個世紀的殖民體系土崩瓦解。中國也借助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在美蘇包圍封鎖下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在它們的幫助下成功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毛澤東主席在獲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后指出,這一重大勝利“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

  在中國看來,通過支援亞非國家的政治獨立和經濟建設,能夠極大履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國際義務,也可以動員盡可能多的國際力量反對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極大配合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的斗爭,體現了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高度統一。周恩來曾對這種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高度吻合做過闡釋:我國對外援助的出發點是,根據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支援社會主義兄弟國家進行建設,增強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支援未獨立的國家取得獨立;支援新獨立的國家自力更生,發展民族經濟,鞏固自己的獨立,增強各國人民團結反帝的力量。我們對兄弟國家和新獨立國家進行援助,把他們的力量加強了,反過來就是削弱帝國主義的力量,這對我們也是巨大的支援。

 ?。ㄈ?/p>

  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中國對外援助的政治基礎。八項原則提出,中國始終尊重受援國的主權,始終堅持不附帶任何條件,不在對外援助時謀求任何特權,這是中國對外援助的最大特色。中國一直把發展中國家視為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在開展對外援助時注重傾聽對方的意見和主張,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與他們同甘共苦、攜手前行。八項原則明確承諾,派到受援國幫助進行建設的專家同受援國自己的專家享受同樣的物質待遇。中國援外人員充分展現了中國人的平等、謙虛、友善、勤勞的精神和品格,贏得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積極贊譽。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是中國對外援助的根本目的。八項原則明確指出,中國對外援助是幫助受援國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經濟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中國對外援助既著眼解決受援國的一時之困、暫時之危,更著眼培育、提升它們的內生發展動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因而在本質上是一種“發展援助”和“民生援助”。中國希望推動伙伴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它們提升產業發展水平,聯合培養技術人才,破解它們面臨的基礎設施滯后、資金不足、人才短缺的瓶頸。在當前全球抗疫背景下,中國通過提供更多人道主義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緩解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和民生困難,同時幫助部分國家建立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向它們提供更多防疫和疫苗技術支持,幫助它們提高公共衛生能力。

  堅持力所能及、重信守諾,是中國對外援助始終堅持的優良傳統。中國曾攜手亞非國家反殖反帝反霸斗爭,在它們實現民族解放后則攜手追求發展與復興。截至2019年底,中國共計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名援助人員,700多人為他國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已先后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是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在推動第三世界民族解放、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減貧、實施人道救助、推進公共衛生合作等領域承擔了應有的大國責任,以實際行動彰顯了自身不斷提升的國際道義精神。

    相關鏈接 - 當代中國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網 - 新華網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政府網 - 全國政協網 - 中國網  - 中國軍網 -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當代中國研究所 版權所有   備案序號:京ICP備20023317號-2
    地址:北京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郵編:100009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越南小妓女BBwwBBww,欧美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妓女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