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國史網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重要新聞 | 影像記錄 |  教育指南
中國概況 | 人物長廊 | 大事年表
國史珍聞 | 圖說國史 | 60年圖片
專題研究 | 理論指導 | 政治史 | 經濟史 | 征文啟事 | 學 者
學術爭鳴 | 學科建設 | 文化史 | 國防史 | 地方史志 | 學 會
論點薈萃 | 人物研究 | 社會史 | 外交史 | 海外觀察 | 境 外
特別推薦 | 文 獻 | 統計資料
口述史料 | 圖 書 | 政府白皮書
檔案指南 | 期 刊 |  領導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外交史 >> 外交大事記
輝煌60年.全方位外交篇--新中國影響世界的十件大事
發布時間: 2009-09-21    作者:陽欣    來源:國史網 2009-09-21
  字體:(     ) 關閉窗口

  新中國影響世界的十件大事

  編者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在新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的60載偉大光榮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對世界和平發展大局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影響 深遠,中國對世界經濟健康發展所發揮的重大作用舉世公認。中國正在影響世界,展示出光明璀璨的發展前景。從“新中國影響世界的十件大事”,可以管窺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輝煌成就。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新中國的誕生不僅意味著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作為擁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國,新中國的成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反帝、反殖斗爭和民主革命運動,引領了二戰后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富強的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依靠各族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中國呈現在世界面前。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二、推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中國在萬隆會議上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與會國認同,形成了亞非各國人民團結一致、反對帝國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增強各國人民友誼的萬隆精神。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亞非國家自行發起召開、討論與亞非各國相關的重大問題的國際會議。29個國家和地區的304名代表在歷時七天的會議中,沖破了帝國主義的阻撓和破壞,取得了諸多重要成果。會議一致通過的《亞非會議最后公報》,涵蓋了與會國在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等七個方面所達成的共識。會議公報中《關于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強調,中國倡導的“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亞非國家對國際關系準則的重要貢獻。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以他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平等態度釋疑、解惑、息爭,促進了亞非團結事業,贏得了各方崇敬和欽佩。

  毛澤東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堅決主張一切國家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總理出訪亞洲、非洲和歐洲14國時提出我國經濟援助的八項原則,把五項原則擴展到經濟領域。1974年鄧小平同志在特別聯大上再次強調,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系應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1988年鄧小平同志更明確提出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準則,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1955年4月17日,周恩來總理出席萬隆會議。

三、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中國重返聯合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員,是聯合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對整個世界格局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二十六屆大會就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2758號決議進行表決。表決的結果是,決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

  從1950年—1960年,美國操縱聯合國的表決機器,采取“拖延討論”的辦法,不允許聯合國討論恢復中國合法席位問題。從1961年起,美國硬把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說成是需要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的所謂“重要問題”。這種霸道行徑同樣遭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抵制。到1970年第25屆聯大期間,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18個國家共同提出的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驅逐蔣介石集團代表的提案,已經得到了半數以上與會國的贊成。

  再次成為聯合國大家庭一員后,中國的地位獲得極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影響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國際形勢從這個時候開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聯合國大舞臺上因為有了中國,就不再是一兩個超級大國說了算的表決機器,而具有了真正普遍性的政府間組織的信譽和作用。

四、提出“三個世界”戰略思想

  毛澤東關于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突出了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作用。中國政府明確地把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與合作作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內容,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20世紀60年代,隨著世界殖民體系的陸續瓦解,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一些國家紛紛取得獨立,在國際事務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70年,毛澤東主席在會見非洲客人時指出,亞非拉是第三世界,第一次明確表示中國屬于第三世界。1974年2月,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再次明確提出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同年4月,鄧小平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并于10日在大會上發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闡述了毛澤東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鄧小平還宣布:“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

  劃分“三個世界”理論體現了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和人民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軍;中國政府把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與合作作為自己外交政策的重要內容,堅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邊,結成反對超級大國霸權主義的統一戰線。

 

鄧小平在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上發言,第一次向全世界闡述“三個世界”理論。

五、打破西方封鎖新中國的堅冰 

    1. 新中國成就檔案: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確立及其歷史意義
    3. 習近平:熱衷使用武力不是強大表現
    4. 專家:中國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賦予新內涵
    5.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構建國際關系的重要基礎
    6.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活動有關安排
    7.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六十周年座談會綜述
    8. 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研討會舉行
    9.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20世紀50年代的中阿關系
    10. 中國與世界相處的立身之本
    相關鏈接 - 當代中國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 - 兩彈一星歷史研究 - 人民網 - 新華網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政府網 - 全國政協網 - 中國網  - 中國軍網 - 中央文獻研究室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當代中國研究所 版權所有 備案序號:京ICP備06035331號
    地址:北京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郵編:100009 電話:66572307 Email: gsw@iccs.cn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越南小妓女BBwwBBww,欧美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妓女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