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發達國家參與的情況下自主討論發展中國家事務的大型國際會議。萬隆會議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為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開辟了新的道路。迄今,萬隆會議已經過去60周年,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萬隆精神”以及推進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南南合作,成為我們紀念萬隆會議的一個重要內容。
金磚國家包括當今世界五大主要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2%,國土面積占世界近30%,經濟總量占全球的21%,過去10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堪稱當今世界主要非西方國家或者說是發展中國家的代表。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金磚銀行”)是金磚國家之間合作建立的第一個實體性機構,也是二戰以來首次在沒有發達國家參與的情況下,由五個主要的發展中國家自主創立的多邊金融機構。
從2014年7月15日金磚國家簽署的《金磚新開發銀行協定》來看,金磚銀行的制度安排具備了發展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合作即南南合作的兩大基本特征:平等和互利。
基于平等原則的治理結構
首先來看平等的特征,金磚銀行的股權分配和治理結構的基本原則是平等原則——銀行的治理結構和股權分配不與各國的經濟規模掛鉤,而是按照國別進行平均分配,即五個創始成員國采取“等額出資”、“均等地享有話語權”的原則,這是它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本質區別。
用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的話來說,金磚銀行平分股權反映了金磚五個發展中大國對現存全球經濟治理體制的改革訴求,這是國際關系民主化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特殊嘗試。巴西前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也指出,金磚國家對新全球金融架構的愿景與現有的以美國為中心的體系存在若干重大差別,其中之一就是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平等原則,表現在金磚銀行中,就是各方享有同等的權力,這是一個根本點。
當然,平等原則也導致金磚銀行面臨巨大挑戰,甚至可以說是使金磚銀行在國內外飽受批評,認為這將導致它沒有效率。批評的意見指出,雖然五國有很多共同點,但五國在經濟治理中仍然觀念差異較大,平分話語權將導致在五國出現意見分歧時金磚銀行難以做出集體決策,另外,中國的經濟體量是南非的20多倍,采用等額出資,將導致金磚銀行的資本金規模只能按照五國中體量最小國家的出資規模來決定,從而限制了銀行本可以發揮的更大作用。
但換個角度看,金磚銀行采用平等的原則,恰恰體現了金磚國家合作所蘊含的巨大國際機制創新能力,以及中國作為一個新型的發展中大國所展現出的對權力進行“自我約束”的政治意愿和決心。金磚銀行是發展中國家自主建立的銀行,發展中國家對現行全球治理體系的一個基本改革訴求就是平等,而對中國來說,將使得一直以來所秉持的“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做超級大國,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以及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國際承諾更加可信。
市場化運作旨在降低政治干預
其次來看“互利”的特征,即市場化運營,或者用銀行協定中的話來說就是“穩健的銀行業經營原則”,也就是說金磚銀行會像商業銀行一樣按照市場化的原則來運作。一些批評意見認為,金磚銀行本是一個國家之間的政策性銀行,市場化運營原則會不會導致它“唯利是圖”?金磚銀行會不會破壞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所樹立的國際標準,尤其是環境標準、勞工標準、人權標準、反腐敗標準、社會保障標準等。
實際上,金磚銀行市場化運營的主要內涵是金磚銀行將盡量降低成員國對銀行決策的政治干預,不對貸款附加政治條件,而發達國家主導的多邊銀行經常利用苛刻的貸款條件來迫使借款國進行改革。這背后的理念差異在于,金磚國家主張每個發展中國家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雖然有些發展中國家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個國家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出了問題,也不意味著股東國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就比它優越,雙方是平等的,也是互利的。
那么,金磚銀行如何在不附加“政治條件”或者說是“不干涉內政”的情況下確保貸款過程仍然遵循高標準?一方面,金磚銀行必須要制定一套高標準,其中也需要借鑒世界銀行的很多先進經驗和做法,包括環評政策、保障條款、采購政策、借款國可持續性評價等方面;另一方面,與世界銀行將股東國的標準輸入到借款國不同,金磚銀行這套標準的制定過程必須是股東國和借款國共同參與的包容性過程,各國發展的情況各異,沿用一套發展標準的模式既不現實也不可取,金磚銀行強調要對接,對接不是你接受我的標準,也不是我接受你的標準,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找出共同點,進而制定共同接受的標準。
總的來說,金磚銀行的建立充分體現了發展中國家構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訴求,無論是平分股權的治理結構,還是穩健的銀行業運營原則,這些創新的制度設計都反映了自萬隆會議以來發展中國家所一直強調的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礎上開展經濟合作的政策主張。但與之前不同的是,原來發展中國家的這種政策主張一直停留在紙面上,包括1974年第六屆特別聯大通過的《關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宣言》和《關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行動綱領》以及1974年12月聯大所通過的 《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等,這一次終于將它轉化成了行動,變成了可操作的、現實性的制度設計。
萬隆會議可以說是一次理想主義的盛會,是發展中國家探索有別于美歐主導的國際秩序的努力。金磚銀行的建設,開始將發展中國家關于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理想部分地轉化成現實,但必須清醒面對的是,正如各種批評意見所指出的,有許多問題還亟待我們進行破題。
?。ㄗ髡呦祻偷┐髮W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