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繼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您認為,應該怎樣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形態的資本?
鐘瑛:資本本質上是生產力要素,是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經濟都離不開的。它具有四大特性:一是增值性。與簡單商品經濟不同,資本的目的不是使用價值,而是價值增值或剩余價值。資本必須在市場中購買到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才可獲得剩余價值。二是運動性。為實現價值增值,資本需要不斷進出市場,永不停息地在流通領域和生產領域轉換。三是社會性。資本需要在社會上得到認可。四是風險性。資本具有收益和風險并存的特點,一般情況下收益越大風險也越大。
資本的行為規律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資本具有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資本是社會生產要素中最基本、最活躍的要素之一,與其他生產要素結合在一起,可以不斷提升社會生產力水平,為社會源源不斷地提供各類生產生活用品和服務,提升全球勞動生產力。另一方面,資本具有過度逐利性的社會風險。資本天生是逐利的,具有投機性和貪婪性,有時候會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還有可能引發社會動蕩。如果沒有有效的制度規則加以約束,資本無序擴張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傷害。
這里我想明確的是,資本不是資本主義的特有范疇,而是市場經濟的共有范疇,有資本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可以有資本。正像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
記者:社會上曾有一些誤讀,比如認為規范資本就是打壓資本,必然影響經濟發展等。您認為,全面準確理解中央關于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的意圖,應該防止哪些偏頗認識?
鐘瑛:在我國推進治理反壟斷、反行業亂象的過程中,曾有觀點一度錯誤地理解國家規范資本的政策方向是要抑制一切資本的發展。事實上,規范資本并不是打壓資本。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勞動、土地、技術、數據等一道共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激發了社會活力,提升了人民福祉,其積極作用必須充分肯定。中央意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不斷增加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正外部性,減少負外部性,絕不是將資本視作“洪水猛獸”,否定資本的積極作用、一概限制資本發展。
此外,一味迷信資本、堅持資本至上也是不對的。一段時期以來,有的地方政府過度親近資本,為鼓勵資本投資而降低了勞動保護、環境保護、稅收甚至執法的標準,客觀上刺激了資本的無序擴張,導致大量無效和低效投資,放大了資本投機行為,影響了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實際上,應該認識到,資本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中央采取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的舉措,不僅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是確保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記者: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防止資本野蠻生長。在您看來,資本野蠻生長體現在哪些方面,會帶來什么危害?
鐘瑛:從國際上看,近年來隨著大資本無序擴張直至野蠻生長,一批大資本集團和財閥形成,成為各國權力構成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一大批互聯網輿論平臺也被大資本集團控制。在我國,大資本進軍的步伐和收割的鐮刀快速進入民生領域,涉及醫療、社區團購、教育培訓、房產中介等,國內文化圈、文藝圈、娛樂圈、影視圈也受到資本影響與滲透。一些社會資本突破發展規律的約束,濫用社會資源和市場資源,在房地產、義務教育階段培訓、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取得市場壟斷地位或霸主地位。例如,有的壟斷、排他、蠶食中小企業技術,擠壓其他企業發展,隱藏金融風險;有的則借資本之名從事違規違法行為,特別是非法集資、P2P平臺、網貸等;有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在資本助推下“贏者通吃”,形成新型壟斷,出現了“大數據殺熟”“二選一”“高比例抽成”等亂象,造成負面影響。
資本野蠻生長帶來的風險隱患,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資本短期強烈的逐利性喜好,勢必遏制或扼殺其他技術創新。例如,行業內新技術出現后,資本利用壟斷優勢全面打壓甚至消滅新模式建立者,以維持壟斷地位,阻礙了中小企業創新活力。二是資本總是力圖在短期內形成壟斷,通過壟斷獲得超額收益,尤其是資本向民生領域過度擴張,勢必損害廣大消費者和社會整體利益。三是資本野蠻生長和無序擴張,在機制和監管不完善的情況下,會破壞金融秩序的穩定,最終損害的是我國經濟安全和健康發展。
記者:中央鮮明提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怎樣認識和把握這一要求?請結合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實際,談談應設置哪些“紅綠燈”?
鐘瑛:為資本設置“紅綠燈”,總的來說,就是強化法治思維明確資本邊界,糾正社會資源配置方面的扭曲,促進高質量發展與分配公正。主要是通過事先規則設定,重點劃分哪些領域禁止資本進入,哪些領域鼓勵資本大展拳腳,更好積極引導資本進入“應作為”的領域,釋放市場活力,充分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在宏觀政策方面,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維護以競爭為核心的基本運行機制,保護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本色。在行業發展方面,要打出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組合拳”,持續加強平臺經濟、科技創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領域監管執法,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針對平臺壟斷、競爭失序等問題及股市內幕交易、操控市場等現象,通過完善反壟斷、數據信息保護、加強金融監管等方面法律法規,加強對網絡巨頭包括一些利用技術、算法、數據等手段搞新型壟斷行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監管。在監管體系建設方面,要完善資本準入和反壟斷法律法規體系,強化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和供給,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在教育、醫療、文化、公共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逐步建立負面清單,明確禁止進入和有條件進入的范圍。
此外,要強化資本監管與強化市場化改革并舉。在推出一系列資本監管新規之后,當前著重要解決制約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以刺激社會資本創新力和生產率增長。一是應強化企業和銀行破產框架,緩解貨幣政策寬松與金融風險管理之間的權衡取舍關系。二是深化財政改革,建立更具累進性的稅收制度,同時增加社會安全網和衛生教育支出,有助于降低預防性家庭儲蓄,促進國內消費,減少經濟的內外失衡。三是進一步放寬服務行業市場準入,引導有為資本有序進入,提升高價值服務業在就業結構中所占比重;在城鎮地區取消戶籍限制,有助于消除仍然存在的勞動力流動制約,也有助于支撐大城市富有活力的服務經濟的發展。
記者:您認為,在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邁進過程中,資本能夠發揮哪些積極作用,又該如何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推動共同富裕?
鐘瑛: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必須明確的是,共同富裕并不是要搞平均主義、“劫富濟貧”,更不是要消滅資本。共同富裕,必須是要富裕起來。資本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有利于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在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比如,可以發揮資本和金融市場的力量,拓寬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財產性收入。又如,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對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有益的領域,讓創造社會財富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推動共同富裕,首先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澄清錯誤認識,給各類資本和各種所有制經營者吃下“定心丸”。只有各類資本、各類企業的生機和活力得到充分釋放,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為做大做好“蛋糕”作出貢獻。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礎。同時,要完善財政、金融、產業等方面政策,進一步設定規則、劃出邊界,明確“不可為”領域、“不可為”行為,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引導作用,引導和支持民間資本進入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推進雙循環戰略以及推動技術創新、生產制造和產業升級的領域,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擴大社會整體福利。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堅決斬斷權力與資本勾連紐帶,防止資本綁架權力,防止利益集團“圍獵”領導干部。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風清氣正,資本才能更加規范健康運行,更好地為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