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發展的潮流,更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一百多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對現代化進行艱辛求索,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它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新征程趕考路上,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對于更加系統深入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內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1.中國式現代化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代化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苦苦尋求中國現代化之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成為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一切奮斗、犧牲與創造的主題,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目標。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行了不懈探索。新中國成立以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戰略目標,并進行了艱辛探索,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改革開放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并提出“三步走”戰略,即到20世紀80年代末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到20世紀末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20世紀末,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進入新世紀,黨提出到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30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在此基礎上,黨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要求為今后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明確方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為了什么、要干什么”這一根本問題,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初心不改,航向不偏,道路不變。
2.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中國式現代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80多年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100多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歷史都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保證中國式現代化始終走在正確道路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決定了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能夠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新征程趕考路上,我們必須堅持并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而不是什么其他主義的現代化。旗幟決定方向,道路決定命運。歷史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實踐邏輯的統一。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集中體現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在中國現代化之路的探索中,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歷史和實踐已經并將進一步證明,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新征程趕考路上,我們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
3.中國式現代化是具有顯著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每個國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的努力都應該受到尊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中國式現代化就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當然,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從這一實際出發,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缺少任何一項都不是社會主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的是暴力掠奪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國家落后為代價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本上抄來的,而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在歷經艱辛、飽經風雨的長期摸索中開創和形成的,充滿著智慧和勇毅,是黨和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寫照。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過去我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性成就,今后我們也必將鑄就中國式現代化新的輝煌!
作者簡介:王懷樂,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史、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史。曾在《當代中國史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合著《中國農村發展與社會治理研究》,參著《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的政治建設》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