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國史網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重要新聞 | 影像記錄 |  國史教育
中國概況 | 人物長廊 | 大事年表
國史珍聞 | 圖說國史 | 國史辨析
專題研究 | 理論指導 | 政治史 | 經濟史 | 征文啟事 | 學 者
學術爭鳴 | 學科建設 | 文化史 | 國防史 | 地方史志 | 學 會
論點薈萃 | 人物研究 | 社會史 | 外交史 | 海外觀察 | 境 外
特別推薦 | 文 獻 | 統計資料
口述史料 | 圖 書 | 政府白皮書
檔案指南 | 期 刊 |  領導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動態 >> 國史學術會議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與當代中國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中國當代政治史研究述評會召開
發布時間: 2022-10-17    作者:李夏    來源: 2022-10-17
  字體:(     ) 關閉窗口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與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系統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當代政治史研究的最新成果,10月15日,“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與當代中國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中國當代政治史研究述評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沈陽藥科大學主辦,當代中國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沈陽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當代中國史研究》編輯部、當代中國研究所政治與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承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黨組成員、副所長(主持工作)李正華研究員和沈陽藥科大學黨委書記徐鳳翔教授在開幕式上代表主辦方致辭。開幕式上舉行了《中國當代政治史研究擷英》(第一輯)首發式。開幕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黨組成員、副所長宋月紅研究員主持。

會議現場

  李正華研究員在致辭中指出,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對當代中國政治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也是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研究指南。中國當代政治史研究更要吃透第三個歷史決議精神,特別是對決議中一系列重要的新論斷新表述要深入學習領會,以利于更好認識和把握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此次學術研討會與中國當代政治史研究述評會一同舉辦,是推進中國當代政治史研究的一項重要舉措。

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李正華研究員致辭

  徐鳳翔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沈陽藥科大學是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領導關懷下創辦的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高等藥學學府,沈陽藥科大學的辦學歷史始終與百年黨史緊密相連,深入研究“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與當代中國政治發展”是我們的責任所在、事業所需。深入研究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有助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好地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增加歷史自信、增進團結統一、增強斗爭精神,堅定信心、勇毅前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本次研討會是沈陽藥科大學思政課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義。

 

沈陽藥科大學黨委書記徐鳳翔教授致辭

  在大會發言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副教育長柳建輝教授指出,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為中國當代政治史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決議提供了歷史分期的依據,決議中提到的大事值得思考。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為深化中國當代政治史研究提供了廣闊空間。在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的指導下,中國當代政治史研究應重視對新時代政治史有關問題的研究,例如中國式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人類文明新形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機構改革等。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副教育長柳建輝教授作大會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張星星教授圍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中統一戰線工作的歷史經驗發表了觀點,重點談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理論和實踐創新,即加強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張星星教授作大會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武力研究員論述了加強黨的領導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系,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中國經濟發展,是改革開放以來成功的經驗。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現共同富裕的決定性因素是政府。

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武力研究員作大會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宋學勤教授指出,“兩個確立”是指導中共黨史學深化研究的根本要義與堅實保障,也是中共黨史學和新中國史研究的重要學術議題。目前學界關于“兩個確立”已經取得眾多積極成果,但還存在繼續深入研究的學術空間。要從五重維度審視“兩個確立”的歷史依據,即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社會主義五百年發展史、近現代中國180多年歷史、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新時代的十年史。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宋學勤教授作大會發言

  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謝曉娟教授梳理了黨的三個歷史決議,論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覺,指出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充分體現了百年大黨的歷史自覺和歷史擔當,中國共產黨善于在總結歷史經驗中揭示歷史規律,在把握歷史規律中洞察歷史大勢,在順應歷史大勢中掌握歷史主動。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認知、歷史主動和歷史使命是由黨的內在品質所決定的,是由黨的根本屬性所決定的,更是由黨的輝煌歷程所決定的。

  

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謝曉娟教授作大會發言

  東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丁義浩教授圍繞新時代不斷提高黨的意識形態工作能力發表了觀點,指出要加強理論武裝,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提升科學理論的闡釋力,提升科學理論的引領力,增強科學理論的傳播力;堅持人民性,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意識形態工作導向,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有機統一,強化宗旨意識;強化領導權,完善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方法策略,壓緊夯實工作責任,做好人才隊伍建設,站穩守好前沿陣地。

東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丁義浩教授作大會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歐陽雪梅研究員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歷史貢獻,指出中國共產黨強調“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百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生命至上、健康至上,振興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藥結合,創造中國新醫學;堅定文化自信,守正創新中醫文化遺產;中醫藥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世界的珍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當代中國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歐陽雪梅研究員作大會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外交史與港澳臺史研究室主任王巧榮研究員圍繞新時代中國的國家利益觀發表了觀點,指出新時代堅持將國家利益作為對外政策的制定依據,歷史性地豐富和拓展了國家安全利益的內涵、外延和時空領域。中國始終堅持以國家利益為指導原則來處理與各國的關系發展,致力于促進人類共同利益。新時代中國國家利益觀促進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理論的創新發展,也促進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總體總局的完善和發展。

當代中國研究所外交史與港澳臺史研究室主任王巧榮研究員作大會發言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高正禮教授指出,中共第三個歷史決議具有四方面顯著特色,一是主題主線明確,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二是聚焦成就經驗,不僅聚焦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而且重點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積累的新鮮經驗;三是彰顯主動自信,彰顯了歷史主動與歷史自信;四是理路宏闊深邃,重在揭示內在規律和深刻道理。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高正禮教授作大會發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智教授圍繞偉大社會革命與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發表了觀點,論述了新時代的革命話語重建及“偉大社會革命”的立論,闡釋了基于歷史決議的社會革命之“四期三階五論”,并從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與社會體制變遷、當代中國政治語境變遷等方面,提出了社會革命推動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解釋框架,指出新時代開啟了黨—政府—社會之間關系建構的新篇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智教授作大會發言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徐行教授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制定確立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政治基礎;《共同綱領》的制定成為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重要政治保證,實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協協商的制度化發展;《共同綱領》的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反映各民主黨派的政治訴求,鞏固和擴大了社會主義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周恩來在領導制定《共同綱領》過程中所進行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啟迪意義。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行教授作大會發言

  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增福教授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發表了觀點,指出應深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文化維度研究,厘清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的辯證關系;應深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現實辯證維度研究,既要研究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生成、鮮明特征、重大意義,又要關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理論基礎,特別是要探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現代性思維方式的解構與重構;應深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視域拓展維度研究,注重學科的交叉融合。

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增福教授作大會發言

  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張登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劉倉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社會史研究室副主任吳超研究員等十余位專家,圍繞改革開放、黨的自我革命、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統一戰線、黨的紀律建設等主題作了精彩分享。

  會議閉幕式由沈陽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劉向紅教授主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智教授介紹了承辦明年年會設想,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張金才研究員作了會議總結。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遼寧大學、東北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等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相關鏈接 - 當代中國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網 - 新華網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政府網 - 全國政協網 - 中國網  - 中國軍網 -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當代中國研究所 版權所有   備案序號:京ICP備20023317號-2
    地址:北京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郵編:100009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越南小妓女BBwwBBww,欧美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妓女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