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國史網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重要新聞 | 影像記錄 |  教育指南
中國概況 | 人物長廊 | 大事年表
國史珍聞 | 圖說國史 | 60年圖片
專題研究 | 理論指導 | 政治史 | 經濟史 | 征文啟事 | 學 者
學術爭鳴 | 學科建設 | 文化史 | 國防史 | 地方史志 | 學 會
論點薈萃 | 人物研究 | 社會史 | 外交史 | 海外觀察 | 境 外
特別推薦 | 文 獻 | 統計資料
口述史料 | 圖 書 | 政府白皮書
檔案指南 | 期 刊 |  領導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動態 >> 學術爭鳴
不能任由歷史虛無主義虛無我們的歷史根基
發布時間: 2015-03-23    作者:霍文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4-06-11
  字體:(     ) 關閉窗口

  ——專訪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李殿仁中將

  當前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

  《中國社會科學報》霍文琦(以下簡稱“霍”):一般地說,歷史虛無主義總是以“歷史揭秘”為噱頭,以“反思歷史”、“還原真相”為名擴散傳播的,那么當前它有哪些新表現?

  李殿仁(以下簡稱“李”):一個時期以來,一些人以“反思歷史”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從糾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錯誤,發展到“糾正”社會主義;從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發展到全盤否定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從詆毀新中國的偉大成就,發展到否定中國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從丑化、妖魔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發展到貶損和否定近代中國一切進步的、革命的運動;從刻意渲染中國人的落后性,發展到否定五千年中華文明,等等??梢哉f,他們極盡一切手段,肆意歪曲捏造歷史,企圖否定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新中國歷史,否定革命、否定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否定已有定論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一是用所謂的“現代化史觀”取代“革命史觀”,把革命同現代化對立起來,借以否定革命、“告別革命”。有的竭力渲染革命的“弊病”,公開判定“20世紀的革命方式確實帶給中國很深的災難”,宣揚新中國的歷史是“苦難史”;有的宣稱革命的結果只是實現了“專制復辟”;還有的認為,如果沒有革命,“中國早就實現現代化了”。

  二是把“五四”以來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視為離開所謂的“以英美為師”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誤入了歧路,宣稱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沒有資格搞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以后搞的不過是小資產階級的空想社會主義,或者把改革說成是對社會主義的否定和對資本主義的“補課”。有的還否定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生造了一個所謂“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提法。在他們看來,近代中國應當用大力發展資本主義來取代“半封建”,而不應該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這樣就把糾正“左”的錯誤變成了“糾正”社會主義。

  三是質疑“兩個不能否定”,故意放大問題、夸大失誤和挫折,把改革開放前后的兩個歷史時期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或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或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虛無”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四是用攻其一點、以偏概全的方法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否定或掩蓋其本質和主流,把其說成是一系列錯誤的延續。如指責1949年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犯了很多錯誤,對中國的發展進步沒有貢獻;抗美援朝、社會主義改造等都不應該進行;特別是集中攻擊、誣蔑、抹黑毛澤東,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丑化黨的領導人和革命前輩。

  霍:互聯網的興起,使得信息傳播的速度加快,各種思潮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在微信、微博朋友圈上經??梢钥吹健啊母铩颐亍?、“黨史真相”等字眼,其所謂的“真相”往往令人咋舌。據您了解,全媒體時代這種思潮的傳播形式有什么新特點?

  李:充分利用全媒體時代的各種傳播手段,是這一錯誤思潮泛濫的一大新特點?,F在,體現歷史虛無主義的論調、主張的言論和作品,可見于專業研究成果、通俗歷史讀物和講座、互聯網、文學影視美術音樂作品等各種媒介之中,可以說是無孔不入、無所不在。其特點是:傳播內容分散化。分門別類、化整為零,通過不同的途徑渠道在不同的媒介上傳播擴散,使貌似缺乏系統理論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分散的表述中躲過監管而得以廣泛傳播。傳播形式隱蔽化。常常戴著學術研究、理論創新的面具,粉飾它的政治意圖和意識形態色彩;利用符合大眾心理和娛樂習慣的文化消費形式,把核心觀點轉化為感性的影視形象和奪人眼球的通俗文字,通過互聯網、影視作品和通俗讀物等向社會大眾傳播,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

  不只是學術是非問題

  霍:一個時期以來,相繼出現了一些錯誤思潮,如西方憲政民主、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等,歷史虛無主義和這些思潮相關嗎?

  李:可以說,雖然花樣不同,但出于某種共同的背景,在基本的價值取向上它們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只不過歷史虛無主義者重在通過否定和歪曲歷史事件或人物,來宣傳一定的價值觀念,反映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當前流行的歷史虛無主義與其說是一種學術思潮,不如說是一種政治思潮,它把西方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價值觀念作為“普世價值”,作為研究歷史的“標準”,以“還原歷史”或“重新審視歷史”為幌子,無視歷史事實,隨意解讀歷史現象,恣意歪曲歷史的本來面目,顛倒是非黑白,甚至不惜散布謠言、偽造歷史。這也就是為什么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現代中國的歷史,而且對我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華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也恣意抹殺的深層次原因。

  霍:也就是說歷史虛無主義不僅是學術領域的是非問題。

  李:對。歷史虛無主義所散布的種種言論,不僅涉及史學領域的大是大非問題,而且還直接關系到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問題。歷史虛無主義始終是敵對勢力消解我們黨長期執政合法性的輿論工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現在看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傳播和擴散,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產生這樣的影響:其一,它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隨意剪裁和解釋,誤導大眾建構符合其核心觀點的歷史認知,造成人們在歷史知識方面的錯亂、價值觀方面的混亂和對待中國近現代史的不嚴肅態度。其二,它向社會大眾提供一套完全不同于主流意識形態的關于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話語體系,引導大眾懷疑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從而消解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其三,它否定當代中國基本政治制度的歷史根基,否定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發展的歷史貢獻,抹黑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放大中國共產黨在實踐探索中出現的失誤,逐步瓦解大眾對我國政治制度的認同和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其四,它歪曲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對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對源遠流長的燦爛民族文化也一筆抹殺。在一些人的筆下,我們的民族不僅“愚昧”、“丑陋”,而且充滿“奴性”、缺乏創造力、安于現狀、逃避現實,如此等等。這樣一些荒唐的言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群眾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各種媒介都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

  霍:在蘇聯解體過程中,隨處可以看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危害。您認為當前我們該如何汲取這一沉痛的歷史教訓?

  李: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

  現在對蘇聯解體原因和教訓的研究與爭論仍在繼續。盡管存在諸多不同觀點,但總的看來,戈爾巴喬夫等人利用歷史虛無主義,推行違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路線,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當時,在歷史虛無主義泛濫的過程中,一些帶有官方背景的文學作品、新聞媒體和出版界發揮了重要作用。如當時《懺悔》這部電影,描寫了上百萬人在斯大林執政時期失蹤的悲劇,它是在時任格魯吉亞黨委書記謝瓦爾德納澤支持下攝制完成的,雅科夫列夫曾說,《懺悔》的公映是蘇共“意識形態崩潰的開始”。結果,人民的思想被搞亂了,社會主義的形象被玷污了,西方“民主”制度被美化成世界歷史的最終歸宿。隨著思想的崩潰,蘇聯解體成為無法逆轉的事實。蘇聯的慘痛教訓警示我們:境內外反華勢力從未放松西化、分化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圖謀。分析歷史虛無主義,要看到這樣一種背景!毀滅民族的歷史記憶,動搖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最后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善良的人們應該深長思之。

  歷史研究是一個大工程

  霍:對歷史虛無主義這樣一種唯心主義思想,一種形而上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該如何應對?

  李:面對當前形勢,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實事求是,揭穿歷史虛無主義制造的種種謊言和迷霧,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研究歷史只能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

  首先,對已經發生的歷史事實進行分析判斷,而不能以尚未發生的想象作為依據。歷史是不承認“假如”的。

  其次,對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要采取唯物主義態度,認真分析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作用和影響,從中把握它的本質和主流。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這一百多年時間,中國人在苦難中覺醒和奮斗,積極探索中國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朝什么樣的方向發展這個根本問題。人們進行了很多嘗試,君主立憲制、多黨制、總統制都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才找到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正確道路,這是已經被歷史證明了的事實,也是被事實證明了的歷史。個別人抓住我們探索過程中的某些失誤大做文章,企圖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革命史、建設史和改革史,這是不得人心的。

  再次,判斷事物的功過是非只能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分析判斷,不能用今天的形勢和條件去衡量過去的事件和決策。比如說新中國成立初期并不具備全面開放的條件。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根本不承認我們的新政權,我們在聯合國連個合法地位都沒有,許多國家都不同我們建立外交關系,它們在政治上歧視我們,經濟上封鎖我們,軍事上圍堵我們,一直想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中,甚至到現在還對我們實行方方面面的封鎖和限制。就是在這種困難的環境下,我們仍然同當時的蘇聯、東歐,還有承認我們合法地位的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上展開了全面的交流,有力地促進了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建設。以“假設”、“如果”代替已發生的歷史事實,以個別事件否定全部歷史,以現在的觀點看待當時的條件,甚至編造歷史、肢解歷史、碎片化歷史,這樣的手法令人不齒。

  霍: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做哪些工作?

  李:唯物史觀是識別和應對歷史虛無主義最銳利的思想武器。一方面是普及,要在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中注重唯物史觀的學習宣傳和普及工作;另一方面是創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發揮優勢,不斷進行研究和創新工作,使這一理論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征程中始終注重存史、研史、學史和用史。一是要繼續把歷史研究作為一個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工程抓緊抓實,抓出成效,不斷推出精品力作,以正視聽。二是要扎實推進形式多樣的、全民性的正史普及,特別是要認真組織全體黨員干部系統學習中國近現代史、黨史、軍史和世界近現代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不斷增強理論自信和實踐自覺。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弘揚這個優良傳統,把學史、用史提到全局高度,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營養劑。我們應把這些號召切實貫徹到工作學習之中。

  要主動作為,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在當前文化多元、意識形態領域斗爭錯綜復雜的形勢下,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理研究,通過理論闡釋、史料分析、實證研究、文本分析等進行全面的透視,以生動多樣的方法和手段向社會傳達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批判研究的成果,去弊解惑,進而不斷贏得人心,牢牢把握住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主動權。

    相關鏈接 - 當代中國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 - 兩彈一星歷史研究 - 人民網 - 新華網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政府網 - 全國政協網 - 中國網  - 中國軍網 - 中央文獻研究室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當代中國研究所 版權所有 備案序號:京ICP備06035331號
    地址:北京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郵編:100009 電話:66572307 Email: gsw@iccs.cn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越南小妓女BBwwBBww,欧美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妓女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