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習近平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8月1日
【內容簡介】
《之江新語》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期間為《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撰寫的232篇短論。這些短論及時回答了現實生活中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一些問題,是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科學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動體現,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光輝篇章?!?/p>
當前,按照中宣部、中組部的要求,全黨正在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熱潮。本書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必不可少的重要著作,也是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學習領會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讀的重要著作?! ?nbsp;
【目錄】
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1
不能在“溫室”里培養干部2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于民3
把幫扶困難群眾放到更突出的位置4
路就在腳下5
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6
樹立五種崇高情感7
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8
文化產品也要講“票房價值”9
不要引導領導干部當“滿票干部”10
引進人才要防止“近親繁殖”11
抗旱要“目中有人”12
環境保護要靠自覺自為13
利用民資大有潛力14
兩條腿走路好15
把好事辦好16
搞試點要“大膽設想小心求證”17
努力打造“信用浙江”18
加強對西湖文化的保護19
要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20
打好“團結牌”21
多種聲音和一首樂曲22
共演一臺“二人轉”的好戲23
多雙“眼睛”選賢任能24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25
心無百姓莫為“官”26
要講究領導藝術27
珍惜在位時28
求真務實要出實招29
要看GDP,但不能唯GDP30
形勢越好,越要求真務實31
抓而不實,等于白抓32
凡是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計辦好33
樹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34
成功之道在于鍥而不舍35
搶抓戰略機遇期要有歷史緊迫感36
既要GDP,又要綠色GDP37
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38
順利時更應防驕躁39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40
努力具備符合時代要求的知識結構41
人無壓力輕飄飄42
要跳出“三農”抓“三農”43
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雙贏44
從全局高度統籌城鄉發展45
要樹立新的穩定觀46
機遇總是垂青勇于競爭的人47
讓生態文化在全社會扎根48
生態省建設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49
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50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同樣是政績52
要“平安”,不要“平庸”53
面對面做好群眾工作54
領導干部要歡迎輿論監督55
辦節要降溫56
努力提高新聞質量和水平57
要把困難當作機遇58
領導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60
辦法就在群眾中61
要學會十指彈琴62
注意保護和調動基層干部積極性63
成才必須先學做人64
認真實施關系億萬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65
精神文明建設要“從娃娃抓起”66
對腐敗多發領域要加強防范68
關口前移,懲防并舉69
努力把“不能為、不敢為、不想為”的工作抓實做細70
莫把制度當“稻草人”擺設71
在更大的空間內實現更大發展72
既看經濟指標,又看社會人文環境指標73
發展旅游經濟要堅持創新與繼承相統一74
重視打造旅游精品75
發展“無煙工業”也要可持續發展76
領導下訪是一舉多得的有益創舉77
基層干部要把好信訪第一道崗78
領導下訪必須注重實效79
領導下訪的方式方法要不斷深化80
越是領導干部,越要廉潔自律81
靠勞動創造財富,讓知識成為力量82
思想認識上的收獲更有長遠意義83
執政意識和執政素質至關重要84
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85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86
要甘于做鋪墊之事87
落實才能出成績88
在土地問題上要長期從緊過日子89
基層干部的分量90
處理好三對時間關系91
做長欠發達地區這塊“短板”92
發展觀決定發展道路93
推動我省經濟布局不斷優化94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要協調發展95
虛功一定要實做96
抓與不抓大不相同97
壓力與動力是可以相互轉化的98
努力打造“品牌大省”99
務必執政為民重“三農”100
務必以人為本謀“三農”102
務必統籌城鄉興“三農”103
務必改革開放促“三農”105
務必求真務實抓“三農”107
“潛績”與“顯績”108
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109
工作傾斜基層110
執政重在基層111
更多地關愛基層112
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113
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114
領導干部必須做到“守土有責”115
發展不能走老路116
積小勝為大勝117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一場社會革命118
平安和諧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題中之義119
將服務業培育壯大為“主動力產業”120
突出選商引資122
宜輕則輕,宜重則重123
跳出浙江發展浙江124
重視進口的作用126
增強走在前列的意識127
先進性教育重在“強身健體”128
牢記科學發展的使命130
樹立和諧社會的理念131
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132
從“倒逼”走向主動133
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動真格134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136
人生本平等,職業無貴賤137
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139
發展循環經濟要出實招140
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141
化壓力為動力142
保持先進性就是走在前列143
不畏艱難向前走144
善于同群眾說話146
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147
文化是靈魂149
文化育和諧150
文風體現作風151
理想責任價值也要重在實踐152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153
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154
大力弘揚抗臺救災精神155
完善社會動員機制156
堅持科學維權觀157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辯證法158
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再造自我160
實施素質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162
區域協調發展要注重抓“兩頭”163
著力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164
調查研究要點面結合166
“三化”帶“三農”,城鄉共繁榮168
科技創新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關鍵169
結構調整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170
深化改革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動力172
加強監管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保障173
機關表率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174
多讀書,修政德175
激濁揚清正字當頭176
敬業樂業為美德177
樂在人和178
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179
求知善讀,貴耳重目180
勇攀科學發展高峰181
從“兩只手”看深化改革182
從“兩只鳥”看結構調整184
從“兩座山”看生態環境186
從“兩種人”看“三農”問題188
重中之重是“三農”190
以發展強村191
靠建設美村193
抓反哺富村195
促改革活村197
講文明興村198
建法治安村199
強班子帶村200
“四位一體”的辯證統一201
法治:新形勢的新要求202
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203
和諧社會本質上是法治社會204
弘揚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風尚205
堅持法治與德治并舉206
黨的領導是法治的根本保證207
講黨性、強責任、樹正氣、守紀律208
“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209
選商引資要做“合”字文章210
要善于抓典型212
困境之中見精神214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216
要善于學典型218
建設新農村要體現科學發展理念219
建設新農村要體現因地制宜原則220
從規劃開始強化特色221
越是艱苦環境,越能磨煉干部品質222
破解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兩難”悖論223
社會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225
基層矛盾要用基層民主的辦法來解決226
科學發展首先要安全發展227
換屆考驗領導干部的黨性228
敢于負責、善于負責229
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230
“文化經濟”點亮浙江經濟232
“浙江人經濟”拓展浙江經濟233
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235
防止不穩定因素成為“慢性病”236
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237
打牢基層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線平臺239
不興偽事興務實240
抓落實如敲釘子241
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243
為政者需要學與思244
為民辦實事旨在為民245
為民辦實事重在辦事246
為民辦實事成于務實247
在學習中深化認識,在實踐中提升境界248
正確理解“好”與“快”249
強本還須節用250
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251
在慈善中積累道德252
要“和”才能“合”254
要“民主”,還要“集中”255
要“干事”,更要“干凈”256
主仆關系不容顛倒257
做人與做官258
權力是個神圣的東西260
生活情趣非小事261
群眾呼聲是作風建設的第一信號263
領導干部是作風建設的主體264
新官上任要善于“瞻前”、注意“顧后”266
領導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樣子”267
既重務實,又善務虛269
“書呆子”現象要不得271
追求“慎獨”的高境界272
|